美國加關稅,市場避險情緒升溫,澳元斷崖式下跌
2025年4月,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選前拋出震撼彈,宣布將對超過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重新加徵關稅,並威脅要在當選後擴大全面貿易壁壘。此舉迅速引發全球市場震盪,避險情緒急升,資金湧入美元與黃金市場。
作為典型「風險資產」與「商品貨幣」的澳元,首當其衝。短短數週內,澳元兌美元大幅下跌近10%,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單月貶幅,市場普遍形容為「斷崖式暴跌」。
貨幣貶值,對海外投資者意味著什麼?
在這種宏觀風險升高、貨幣劇烈波動的環境下,大多數投資者陷入觀望,甚至恐慌拋售。然而,對於懂得資產配置的人來說,這正是重新調整資金、趁勢進場的關鍵時機。
尤其對持有美元、港幣、星幣的海外房地產投資者而言,澳元下跌帶來明確的價格折讓機會。加上澳洲市場制度成熟、產權清晰、長期人口增長穩定,房地產成為抵禦地緣風險的可靠選項。
把握澳元貶值窗口,了解政策、風險與回報
在全球經濟動盪及匯率波動的背景下,越來越多來自香港、新加坡、中國、馬來西亞和台灣的高資產人士,將目光投向澳洲房地產市場,尋求資產保值、現金流收益或長期移民佈局。
尤其在澳元出現斷崖式暴跌的時候,對於持有美元、港元、人民幣等強勢貨幣的海外買家而言,無疑是進場的黃金時機。
誰最適合在這個時機入場澳洲樓市?
根據過去十年市場觀察,以下類型的海外買家最積極在匯率下跌時入場:
一、移民規劃型家庭
這類買家通常已為子女或整個家庭規劃移民計劃,視置業為生活安頓的重要一環。
- 子女已安排入讀澳洲大學或中小學,購買自住物業可省卻租金支出,同時提升生活穩定性
- 喜歡先買過渡物業(如公寓或小型別墅),方便日後轉售或出租
- 看重物業位置是否方便就學及生活設施,如學區、超市、公園
- 常於開學前半年至一年部署買樓,善用匯率低點爭取更大折讓
- 若持有其他國家的房產,可能同步考慮賣出並轉移資產至澳洲
二、資產配置型投資者
以全球視野進行資產分散的高淨值人士,在市場回調或匯率有利時最為主動。
- 主要來自香港、新加坡、台灣、馬來西亞等亞洲成熟市場
- 有能力以全現金交易或大額首期付款,加快成交流程
- 偏好永久產權、全新交樓公寓或低維護費用的別墅
- 通常不急於出租,視澳洲物業為資本保值及避險工具
- 特別著重開發商背景、地段升值潛力及物業轉售流通性
- 有時候會一購多套,作為家族資產或分派給子女
三、收租現金流型業主
目標是建立穩定、抗通脹的被動收入來源,對澳洲租金市場持長線看法。
- 以租金回報率與空置率為主要考慮因素
- 偏好靠近市中心、學校、醫院、交通樞紐的高需求地段
- 會善用當地租務管理公司,減少海外持有物業的煩瑣管理
- 對匯率變化較敏感,希望透過穩定收租來對沖風險
- 有些人會選擇複式物業或Dual-key設計,一套分開兩戶出租
- 一般會做足租務市場調研,分析空置周期與租金上升潛力
四、退休移居型買家
這類買家看重生活品質與退休後的居住安穩,是澳洲生活吸引力的重要支持者。
- 年齡多在50歲以上,計劃未來五至十年內移居澳洲長住或半年居留
- 偏好氣候宜人、社區成熟、醫療設施齊全的地區,如黃金海岸、陽光海岸、阿德萊德
- 重視低樓梯設計、電梯直達、無障礙設施、社區活動空間等長者友善特質
- 多以自住為主,出租為輔,早期可能由子女短期使用
- 常以「提前鎖定夢想生活方式」為入市理由,特別關注周邊休閒設施如高爾夫球場、海灘、咖啡店
- 有些會與配偶共同移民,也有單方父母先來澳洲作準備,待子女成年後接應全家移居